金风送秋意,丹桂沁人心,9月9日-11日中秋佳节之际,我校陆续迎来了9700余名2022级新生,包括7000余名本科新生(其中,淮安校区2800余名)和2700余名研究生新生,他们即将在这金色的时节站在新起点,树立新目标,开启人生的新征程。
严筑防疫壁垒表现“南林态度”
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我校高度重视新生报到工作,本着“严格管理,科学防控”原则,制定新生错时错峰分批报到方案,上下联动、紧密协作,精心做好新生开学报到各项准备工作。各相关部门、学院严格落实学校部署,科学优化工作流程,确保学校新学期迎新工作安全、高效完成。


迎新期间,校党委书记赵茂程、校长勇强、副校长缪子梅等前往迎新现场、入校通道、校内接驳车停靠点等区域检查疫情防控举措,了解新生报到情况,并亲切问候工作在迎新一线的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。
学校各主要出入口均设立迎新接待点和志愿服务站。报到新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依次完成“体温检测-健康码查验-身份验证-今日校园登记-核酸报告查验”等流程后方可进校。同时,新生入校后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“七天五检”制度,为入学新生提供免费核酸检测。迎新现场,工作人员认真测量新生体温、查看“今日校园”打卡情况、检验健康码,一丝不苟筑牢“防疫壁垒”,最大程度地保护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。
周到服务展现“南林热情”
“同学,行李交给我们,我来带你报到。”新生来到校门口,就有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积极上前,接过新生大包小包的行李,并引导新生快速完成入校资格核验,进校后在志愿者帮助下,按照新生住宿公寓情况,给行李贴标、分流、装车,乘坐校内接驳大巴到宿舍,切实保障新生报到便捷、高质、高效。据悉,为迎接2022级新生,校团委组织了200余名志愿者参与迎新引导服务,学校后勤部门统一调配10辆接驳车辆全天候运行,不间断往返报到点与宿舍区,确保新生行李转运顺畅。

淮安校区统筹疫情防控要求和人性化管理举措,组织青年志愿者800余名,投放60余辆爱心“小红车”,12辆旅游大巴车,帮助新生解决行李多、运送难等一列问题。同时为使新生尽快了解学校环境,设置了迎新导游图、地标指示、楼栋标识、新生咨询台等场所和服务。
在学生宿舍区,“白T恤”们在各个新生楼栋之间穿梭,为新同学在报到系统中录入录取通知书、测量体温、查看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、“入校通过审核证明”、协助搬运行李、在楼栋登记发放钥匙等。公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和100多名社区学生工作中心的志愿者身着统一的“白T恤”携手为报到学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,保障迎新工作顺利进行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,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从细节着手,为报到新生准备了100多个手推车方便搬运行李。“来学校报到很安心也很省心”艺术学院大一新生庄哲一说道,“从到校门口就一直有学长学姐帮忙,查验核酸报告很细致、很耐心,行李也是直达宿舍,感谢学校周到的服务。”
贴心举措体现“南林温度”
为切实保障每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,践行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的承诺,学校于校门处设置了“绿色通道”和“国家助学贷款咨询处”,为新生提供政策咨询,为家庭困难的学子优先办理入学手续。
迎新现场还专门举行了“瑞华春雨新生助学金”发放仪式,赵茂程、勇强、缪子梅,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颂杰、高校资助部主任黄洁、项目经理陈辉、品牌经理韩宇等为受助学生代表颁发了助学金,勉励他们心怀感恩、求学追梦、回馈社会。

迎新期间正值中秋佳节,学生工作处与后勤管理处通力协作,为每一位新生准备了中秋月饼小礼盒,礼盒也装有一款120周年校庆纪念书签。2022级新生将在报道当天获得这份中秋礼物。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姜俊玲表示:“今年中秋节学校将迎来2022级的新同学,学校希望月饼礼盒可以作为一份惊喜,让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收获珍贵记忆。” 迎新期间,各学院准备了“新生大礼包”,引导新生增强专业认同感,尽快适应大学生活。同时也将陆续开展迎新晚会、新生讲座等活动,做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。
今年恰逢120周年校庆,学校也即将启动2022年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。期间,将通过新生开学典礼、书记第一课、“十佳大学生”评选表彰、参观校史馆、校纪校规及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,助力新生秉承“诚朴雄伟,树木树人”校训精神,发扬“团结、朴实、勤奋、进取”的优良校风,勇担时代使命,立志扬帆远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