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1日,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——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“中国工匠”培育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。本次论坛由我校、同济大学以及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《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》课题组共同主办,我校艺术设计学院、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中心,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“设计理论与创意文化研究室”共同承办。来自国内近40所知名高校、院所的50余名研究学者、设计师参会。同期还举办了“第一届中国当代乡村设计提名展”。
我校副校长张晓琴研究员,论坛发起人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、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,东南大学赵军教授出席。校发展规划处、人文社科处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开幕式。开幕式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教授主持。

张晓琴代表学校向与会的领导与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。她表示,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一直以来主动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,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、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以及新江苏建设要求,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在专业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她指出,乡村设计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,未来设计学科要向着跨学科、多维度、交叉性的方向融合发展,在乡村领域“大有所为”,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献计献策。她希望,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传播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构思合为时而作”的学术思想,协同更多兄弟院校和社会力量,一如既往紧贴时代关切、解答时代命题、展现时代担当,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,以更加优异的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。
邹其昌作研讨会主旨介绍。他指出,乡村是一个体系化生命体,乡村设计要以体系化思维探索设计创新、建设与发展之路。他强调,乡村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,应立足中国问题、探索中国理论、建构中国体系、解决中国问题,努力探索建构与当代中国有关的设计理论体系。希望在此次研讨会的基础上,聚焦当下热点,追踪理论前沿,共同深入研究乡村设计学体系,推动乡村振兴建设,更好地服务国家与人类。
孙守迁作为专家代表发言。孙守迁对我校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,对我校设计学科发展表示支持,并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重视与期许。他指出,会议聚集了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,有助于带动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,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。
赵军对“第一届当代中国乡村设计提名展”展出的作品作点评。他表示,乡村设计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,坚持乡野调查,设计师要分清作品对于乡村实际来说是“雪中送炭”还是“锦上添花”,呼吁设计师更多去关注乡村设计的创新和实际意义。
祝遵凌作开幕式总结发言,对一直以来支持设计学科发展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。他表示,设计学科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,联合兄弟院校,在各位领导、专家学者的指导与支持下,深耕乡村设计,建立富有林业特色的乡村设计学系统,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学科力量。

在专题报告环节,孙守迁作题为《数字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》的主题分享;在分议题交流环节,20余名学者代表分别围绕乡村振兴相关的八个议题进行讨论。